“朝话”,是梁漱溟先生在朝会上给研究部同学们的讲话笔录。话题涉及自我的发愿、立志,与朋友相处、交往,择业、婚姻,对人生的态度、人生意义的解读等。
梁漱溟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,哲学家,被称为是继王阳明之后“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”。
他终其一生研究两个问题,一是人生问题,人为什么活着,二是社会问题,中国往何处去。关于人生问题,他认为有三种人生态度:逐求,厌离,郑重。逐求,指的是人对现实生活中的名利追逐不已,迷离在苦乐中;厌离,指的是人看透世间生离死别,觉得人生太没有意思,于是产生厌离人世的态度;而郑重指的是清楚地、自觉地尽力于当下的生活。他本人也是经历过这三种人生态度后,最后选择儒家思想,积极入世,投身中国乡村的改造。
心理的调整
“调理自己需要精神,如果精力不够时,可以休息。在我们寻常言动时,绝不可有苟且随便的心情;而在做事的时候,尤须集中精力。除非不说不做,一说一做,就必须集中精力,心平气稳地去说去做。”
生命的歧途
“于此我要告诉大家一句话,人生是靠趣味的。对于什么事情无亲切意思,无浓厚兴趣,则这件事一定干不下去。”
人生的意义
“我以为人生不好说目的,因为目的是后来才有的事。
人之有生,正如万物一样是自然而生的。天雨、水流、莺飞、草长,都顺其自然,并无目的。我未曾知道,而已经有了我。此时再追问 ‘人生果为何来?’ 或 ‘我为何来?’ 已是晚了。”
人生虽不好说有目的,但未尝不可说人生有其意义。人生的意义在哪里?人生的意义在创造!
人生的创造,在于 “成己” 和 “成物”。所谓 “成己”,指的是在一个人生命上的创造,比如一个人的明白通达或一个人的德行。 “成物”,指的是对外的创造,比如写诗作画,政治事工等等。